铺在米轨上的茶路
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
下载APP 下载APP
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

铺在米轨上的茶路

湖南卫视的热播节目《爸爸去哪儿》第四季的第三站来到了云南建水,其中有一段是在小火车上拍摄的,这趟火车从临安(建水古时的称呼)开往团山,宝贝们和爸爸在火车上做着游戏,每到一个小站就要下车完成任务。“村长”李锐介绍,这条轨道特别窄,只有一米,称为“米轨”,它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了。对!它就是云南赫赫有名的“滇越铁路”。于1910年通车的滇越铁路,是云南的第一条国际化的现代交通通道,滇越铁路是法国人主导修筑的,虽然它见证了中国近代被殖民侵略的历史,但是滇越铁路的通车客观上缩短了云南与世界的距离,尤其是加快了云南的现代化进程,对外贸易的物资运输量和速度都大大提升。而茶叶的运输就是其中重要的部分,滇越铁路可以说是一条快速的茶路。

这条米轨上的茶路,在数千年的历史上是属于“红河古道”的一部分的。红河古道因途径红河流域而得名,汉代时称“麋冷进桑道”。随着茶马古道的在唐代的兴起,红河古道转型为茶马古道。古道上重镇密集,由北到南的重镇有安宁、通海、建水、元江、红河、元阳、蒙自、蛮耗、河口,入越南境有老街、富寿、福安、河内、海防等,是水路陆路复合型古道,红河古道还是欧亚大陆上的枢纽通道。

云南的茶叶尤其是普洱茶,在历史上不仅是边销茶,是贡茶,还是侨销茶。六大茶山生产的普洱茶,通过普洱府集散后,就是通过一条条茶马古道销往国内外的。一条北上鹤庆入中甸进西藏;一条由普洱北上到昆明;另一条从普洱经石屏、建水、蒙自,到达越南河内,再销往香港地区和海外;也有直接由六大茶山经过江城、墨江、进入石屏、建水、蒙自,再到达越南河内的。后两者都是普洱茶的侨销路线,是普洱茶通往海外的一条重要茶路,它是茶路,更是云南各类物资、特产与东南亚及通过东南亚转口的对外贸易通道。

今天的从蒙自到个旧蛮耗还有一段尚存的“蒙蛮古道”,可以去触摸、去缅怀。青石板上深深浅浅的马蹄印还在记录着古道曾经的繁忙。百年前的蒙蛮古道,是一条溢满金钱和欲望的黄金大道。往返于蒙自至蛮耗间的马帮,极盛时达五六千匹,马帮队伍常常在蒙蛮古道上首尾相接数十里。蒙自开关前,个旧锡和滇南一带的山货出口也靠马帮运输。滇南各地马帮把货物由蒙自运至广西百色,再由广西马帮转运到北海出口。

1889年蒙自开关后,外贸通道改变,云集蒙自的各地马帮改走蛮耗,云南出口到越南等地的物资,特别是个旧锡经马帮沿蒙蛮古道运到蛮耗码头后,将货物装船从红河水道转运出口越南等国。回程时,马帮再把由越南进口的商品运抵蒙自集散,再由蒙自运往云南各地。清光绪十六年至宣统元年(1890~1909年)属于蒙自马帮的鼎盛时期,每年运输海关进出口货物的马匹都达数万匹以上。

光绪三十二年(1906),全年往返于蒙自至蛮耗的驮马达295300匹次,货运量高达17718吨。由蒙自运出的是锡矿、茶叶、牛皮、日用杂货。由越南进来的是棉花、布匹、煤油、燃料、香皂、药品和东京大米。

1910年4月1日,滇越铁路正式通车,其中越南段长389公里,云南段长465公里。云南与越南的进出口商品改由火车运输,这条穿梭了数千年的古道慢慢衰落、远去。马帮逐渐减少,红河水道上的帆船也日趋停航。曾经喧嚣的古道,辉煌的马帮时代慢慢退出历史舞台。

滇越铁路从越南海防起点,中间经过越南河内、老街、云南河口、蒙自和开远,止于昆明,从滇越铁路的终点站海防转船,经过北部湾可进入南中国海,直上香港、上海和广州、天津等通商大埠,可以和大船运公司以及主要海上贸易路线实现对接,绕开了中国国内由各地军阀把持的关隘壁垒,也改变了云南的主要贸易方向。缩短了云南与外界的距离。滇越铁路的运载能力已非昔日的驿道运输可比了,传统以马帮为主要运输方式的茶叶,已有一部分开始通过铁路出口。

据海关统计,通过蒙自关出口的茶叶,1926年4 236担,1927年3624担,1928年3674担。1939年、1940年中国茶叶公司分别在佛海茶厂、顺宁建立茶厂,生产红茶出口换取外汇,1940年顺宁红茶(滇红),制就千余担,运抵下关,由滇越铁路运往香港,最终通过香港转口将顺宁红茶3000担,装为600大箱,运往伦敦销售。滇越铁路的通车也加速了传统茶马古道的衰落,那些曾经繁忙的驿道,一步步走向沉寂。当然,这是时代前进的必然,云南也开始被纳入现代化进程的轨道中。

如今的滇越铁路已经107岁了,他依然还保存在云南大地上,成为历史永恒的轨迹。2005年,由于速度慢、客流少、运量小、设备老化等原因,滇越铁路就停止了全部的客运运输,大量米轨客车被捐赠给缅甸政府。昆明铁路局将昆明北站部分闲置的候车厅和办公用房改建了“云南铁路博物馆”,专门展览有关滇越铁路和个碧石铁路(个旧-碧色寨-石屏)的历史资料和文物。目前个别路段重新开通,比如前文提到的建水到团山的观光小火车,是作为旅游路线;还有昆明北到石咀的一段也于2008年重开,是作为客运路线。

原文刊载《普洱》杂志

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